毕业论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践教学 > 毕业论文 > 正文
关于开展2026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5-10-13    作者:教务处

各二级学院:

为保证我校2026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进一步强化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管理,促进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提高,根据教育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教督〔20205号)和我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的要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领导

各学院应高度重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成立以教学副院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的各项工作。切实做好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前期部署、中期检查和后期质量把关工作,全程监控工作进度与质量,确保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

各学院须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分析总结过去论文撰写和指导中的问题,使全体师生能够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做好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重要意义。学院应将诚信教育纳入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中,引导学生遵守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严守学术诚信,杜绝毕业论文(设计)弄虚作假、抄袭、买卖、代写等行为的发生。

二、工作要求

(一)系统管理

2026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继续使用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进行全过程监控管理,各学院须指派一名系统管理员负责本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的管理工作,学院应充分利用管理系统完成选题、开题、过程指导、中期检查、查重检测、评阅、答辩、成绩评定、数据统计等环节,师生应在各流程规定时间截点内完成各项工作并在管理系统中留痕。

(二)教师遴选

各学院应配置责任心强、有一定科研能力、教学经验丰富,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教师,或者博士学位的教师负责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工作;安排具有硕士学位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应实行“双指导教师制”,在有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每位教师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数原则上不得超过8人。鼓励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来自行业企业一线需要,实行“校企双导师制”,各学院应积极聘请实务界专家担任指导教师,推进校企合作,提高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三)选题要求

毕业论文(设计)选题须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及教学基本要求,以研究行业企业一线实际问题为主,鼓励校企合作单位提供任务或选题,鼓励学生结合毕业实习开展相关领域研究。对于以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实践性工作为基础的毕业论文(设计)比例,经管类专业和实践性强的专业不低于85%,其他专业不低于60%

各学院应成立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审核小组,小组成员应包括校外高校专家或企业行业专家,加强选题论证,对毕业论文课题的科学性、合理性、难易程度等进行把关,选题应避免大、空、泛,题目难易要适中,工作量要合理,保证一生一题,选题每年更新率应在30%以上。

(四)开题要求

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合理制订研究进度计划,广泛查阅文献资料,撰写开题报告。研究型论文的参考文献不应少于20篇,其他形式论文参考文献数量不应少于15篇,其中参考书目不超过1/3,参考文献应以学生答辩年度近三年的文献为主;鼓励多参考代表学科和专业前沿的文献,适当引用外文文献。学院应组织开题答辩,一般35名教师组成一组,对课题研究方法、总体进度安排等情况提出针对性意见,开题通过的学生方可进入论文撰写阶段。题目一经选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重大变更,需重新开题通过后方可执行。

(五)中期检查

学院组织指导教师、学生开展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重点检查工作进度、教师指导情况以及过程文档提交情况,确保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有序推进。对存在特殊困难的学生,学院要建立集体协作指导帮扶小组,协助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精准帮扶,切实提高我校毕业论文(设计)质量。

(六)查重及AIGC检测

为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教育,规范学生科学合理使用文献和AIGC技术,要求所有专业在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前,组织进行复制比检测及AIGC检测。原则上文字复制比≥20%的论文以及AIGC率过高的论文,不得进入评审与答辩环节。各学院可结合学科专业特点、研究领域文献引用规律,自行制定本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的文字复制比要求与AIGC率判定标准,报教务处备案。

(七)强化指导

指导教师是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把控的第一责任人,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加强对毕业论文的全过程和精细化指导,重视学生文献检索和文献分析等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按学科标准和论文写作规范撰写论文,做到每周有任务布置、有答疑辅导、有进展汇报,并及时在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中做好指导记录,对每位学生的指导不少于8次,其中当面进行的具体指导、检查、答疑等不少于4次。

(八)严格评阅

各学院需加强对毕业论文评阅环节的组织管理,明确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的责任,评阅教师应对学生完成课题任务的情况、成果质量和价值、毕业论文(设计)水平是否全面达到教育部抽检要求等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确保评阅意见和成绩反映毕业论文(设计)的真实水平。评阅成绩不合格者,取消答辩资格,待修改合格后再次申请答辩。

(九)加大抽检

论文抽检工作是严把毕业论文出口质量关的重要举措,各学院应高度重视,通过AI论文评审系统对全校各专业论文实施全覆盖初评,高效筛选潜在质量风险,再充分利用校外专家和校院两级督导资源开展人工抽检,各专业抽检比例不低于5%,对于新专业、上一年度市教委抽检结果不理想的专业应提高抽检盲评比例。专家评议意见为“存在问题”的毕业论文(设计)未经整改不得进入答辩环节。

(十)严肃答辩

开题答辩、正式答辩期间,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深入各专业答辩现场进行巡视和指导,规范答辩过程,严肃答辩纪律,确保师生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工作。学校管理部门将随机走访各答辩现场,对于不符合规范要求的答辩小组将予以通报。正式答辩期间,各答辩小组要严格把控一次答辩通过率,对于不符合要求的论文坚决不予以通过。

三、时间安排

2026届毕业论文工作安排在2025-2026学年上、下两学期进行,原则上第一学期内应完成选题、开题和毕业论文部分撰写等工作,20265月下旬前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成绩评定等后期工作。

时间安排

主要任务

工作内容

20251019

(第6周)前

制定工作方案

学院成立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毕业论文工作实施方案,报教务处审核。

2025119

(第9周)前

选题

1.开展毕业论文动员工作。

2.确定指导教师,建议有条件的学院实行校企“双导师”制。

3.开展选题工作。学院成立题目审核小组,小组成员包括校外高校专家或企业行业专家。

20251214

(第14周)前

开题

1.    学生提交开题报告。

2.    学院组织开题答辩,形成修改意见。

3.    对于考研、考公的学生学院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开题答辩时间。

2026111

(第18周)前

撰写论文

通过开题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入论文撰写阶段,利用在校时间与指导教师充分沟通。

202638

(第1周)前

提交初稿、中期检查

1.    学院组织中期自查,重点检查工作进度、教师指导情况以及过程文档提交情况。

2.    师生共同在系统中完成毕业论文指导记录,至少填写4次。

2026329

(第4周)前

预答辩(自选)

预答辩小组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进行评审,提出具体修改意见。

202643

(第5周)前

查重检测

文字复制比≥20%的毕业论文(设计)视为查重检测未通过,无答辩资格。

202646-

426

(第6-8周)

AI智评、校院两级抽检、论文评阅、答辩小组安排

1.    借助AI智评系统,对所有专业论文进行全面评估与检测;

2.    校院两级组织校外专家、督导进行毕业论文(设计)抽检。

3.    评阅教师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

4.    指导教师根据查重、抽检、评阅结果进行答辩资格审查,审查通过者方可参加答辩,学院复审通过后安排答辩小组。

2026430

(第9周)前

答辩

答辩小组教师提前审阅答辩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作好答辩准备工作,并根据答辩现场情况给出答辩意见和成绩。

2026517

(第11周)前

二次答辩

未参加一次答辩或一次答辩未通过学生,学院须复查其答辩资格,审核通过者可参加二次答辩,二次答辩前须完成查重检测。

2026524

(第12周)前

教育部毕业论文抽检材料提交、成绩录入

1.师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中提交论文定稿、确认抽检材料及信息填报准确无误。

2.教学秘书在教务系统上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成绩录入工作。

2026614

(第15周)前

优秀论文推选

学院按照不高于各专业毕业人数2%的比例向学校推荐优秀毕业论文(设计)。

2026630

(第18周)前

工作总结及归档

提交工作总结,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相关材料的整理与归档工作。

四、材料提交

各学院根据学校时间安排自行拟定2026届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实施方案,于20251026日前将电子版发送至邮箱shijianjx@lixin.edu.cn,纸质版上交教务处。

20251130日前将校外高校专家或行业企业专家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审核表及企业导师数据上交教务处备案。

联系人:

吴老师 上川路校区实验中心219 联系电话:68683450

曹老师 文翔路校区行政楼119B  联系电话:67705121

教务处 

                                      20251013

分享到:
相关信息